之所以想起这个题目,起因是缘自公园中所见到的一幕场景。

几个六十多岁的老人,都是学拉二胡的。共同的爱好,使他们常聚在一起,一是交流琴艺,二是相互探讨,倒也是其乐融融。

令我不解的是,某一天,常聚的几位老友中竟然少了两位。一问才知,由于言语不合,他们竟然翻了脸,掰交了。再细问,原因竟然很简单,就是对一个二胡技巧问题探讨观点不同,竟吵得不可开交,语言有些过激,才出现了这个结果。

这是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。另外,还听说过一件事。也是几位经常相聚的几位琴友,常在一起切磋二胡技艺,就是相互间互不服气,争吵起来,最后也是散伙了。

老年人学拉二胡,都是以丰富晚年生活为目的,自娱自乐更是学二胡的初衷,相互间发生这种不快,闹起了矛盾,实在是不应该的事情。

这两件事,令我心生感慨。学二胡,本来是件开心的事,琴友间相互交流,相互取长补短,,更是提高琴艺的有利条件。但是,由于性情等诸多原因所致,使自己的学琴外部环境遭到破坏,着实令人惋惜。

当今时代,纯粹意义上的二胡自学已经不存在了,自学二胡的途径,除了在网上学习外,另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琴友间的交流了。而琴友间的相互交流,之所以说它是重要的途径,是因为这种交流是面对面的,交流的内容更直接、更具体。

既然琴友间的交流这么重要,那么,怎样与琴友相处,怎样交流,便是值得每个琴友都应该进行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。

要珍惜这种缘分

是学二胡这种共同的兴趣和爱好,把大家聚在一起,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种缘分,应该珍惜才是。琴友们聚在一起,可以相互学习,相互借鉴,还可以互相帮助,相互鼓励,有利于琴艺的提高。所营造出的是一种良好的学琴氛围和外部环境。

这种环境和氛围,总比一个人闷在家里自学为好,因此,理应珍惜这种琴缘才是。

要相敬不要相轻

文坛上流传这样一句话,叫作“文人相轻”,是说文人之间的关系不好处理,容易产生你看不起我,我瞧不起你的相互轻视的现在。琴友之间,也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。在相聚的琴友中,由于每个人学琴时间的长短不同、天资不同、对艺术的悟性不同,因此,琴技和琴艺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上。

要相敬,不要相轻,以谦虚的态度待人,这是与琴友的相处之道。也只有这样,才能相处的长久,相互关系才能合谐。

事实上,每个自学二胡人的身上,都会有其不同的优点存在的。或表现在二胡的弓法上,或体现在指法上。千人千面,风格各异,这就是二胡艺术的特殊性。博众家之长于我所用,这才是每个琴友的应有态度。

说句最到家的话,琴友间,既使二胡水平最差的那位,也应该把他视为老师。因为他能让你知道他拉琴为什么不好,差在哪里?他的问题,就是你的教训,他的不足,便是你该要避免的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每个琴友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。

善待自己的琴友吧,给自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琴环境,这种环境的作用,从某种意义上讲,有时会比单纯研究技艺更为重要。